夏日餐桌殺手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!
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產生的一種毒素,米酵菌酸中毒是我國病死率較高的一種食源性疾病,多由家庭、小作坊制作的食品引起。米酵菌酸的耐熱性極強,即使100℃的高溫煮沸和高壓烹飪也無法將其破壞,只有通過良好的衛(wèi)生操作規(guī)范和飲食習慣才能杜絕此類中毒事件的發(fā)生。
夏季高溫高濕氣,椰毒假單胞菌最易繁殖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,常見的中毒食品有兩類:一是發(fā)酵面米制品,如酸湯子、鮮濕粉(如河粉)、涼皮、糯玉米湯圓、吊漿粑等;二是變質鮮銀耳和長時間泡發(fā)的木耳。
如何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預防成為人們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。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預防措施:
(1)選購濕米粉等食品時要選擇正規(guī)渠道:要認真閱讀產品標簽,留意產品感官性狀和保質期。在選購河粉、腸粉(卷粉)、陳村粉、粿條、米線(米粉)、瀨粉等濕米粉,尤其是散裝銷售的,要現場查看產品原包裝上的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儲存條件是否符合包裝標示要求,明晰所購產品的生產廠家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等關鍵要素。
(2)注意貯存時間并及時食用:濕米粉、銀耳、木耳等食品一旦儲存不當受到污染產生了米酵菌酸毒素,加熱烹制也無法消除,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。因此濕米粉要冷藏儲存且應在當天食用完。泡發(fā)木耳、銀耳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,發(fā)現已受潮變質的不應食用;泡發(fā)木耳、銀耳時間不宜過長,泡發(fā)后應及時加工食用;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銀耳、木耳及其制品;不要隨意采食鮮銀耳、鮮木耳。
(3)制備發(fā)酵面米食品時要勤換水:要保持食物衛(wèi)生,保證無異味,一旦發(fā)現粉紅、綠、黃綠、黑等各色霉斑,即不得食用。磨漿后要及時晾曬或烘干成粉;貯藏要通風、防潮、防塵。